安子介:漢字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
安子介:漢字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
安子介先生
欣聞你們對我國固有的漢字予以再認識,和我認爲漢字是‘拼形文字’富於聯想,會在廿一世紀大發光芒,不謀而合。
近代也有日本人認爲漢字是古代的集成電路。世界性講,我又認爲漢字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。
我發現漢字是用五種方法構成:
(一)抽象化
(二)轉喻,或以部分代全體
(三)比擬
(四)外推
(五)特地插入一個部件表示它‘不’存在
最清楚不過是‘靜’字,爲什麼字內會有‘爭’字呢?爲什麼‘敬’字中有‘苟’字,那是意:不可以有‘苟’且行爲。
我又把現代用漢字分成四類:
(A)古化象形字的後代——例:‘寒’字原是隸變,意:頂上有蓋(宀),下部冷(冫),中間兩層稻草。
(B)會意字——但它意義可能大大地被擴展,也就是漢學的最大特點。
例:‘移’字表面上是‘禾’太‘多’,實際說‘禾’要搬動它一下,不然會發霉或起火,所以要‘移’動。‘移民’本是他動詞,爲了人口太多,糧食不夠,由政府發動,現在竟也被用作主動詞。
再如‘誕’字意:當嬰兒未出世前,當然無聲。出世後不哭,那幾分鐘是很嚴重的時刻,使大人擔心,是‘延’遲發‘言’,終久哭了,也就是‘誕’生。
(C)仿聲或形聲字——例:‘嘔’字和‘區’字,一些關係沒有;‘屁’字和‘比’字毫無關係。
(D)借音字——例:‘宪’字代‘憲’字,‘补’代‘補’字,‘构’代‘構’字。
漢字有過由小篆過渡到隸書的隸變,例如‘奇’字,意:大人立在一只腳上,表示十分奇特。又如‘去’字在小篆中原是:‘大’人離開了‘’(小地方),也和‘土’、‘厶’ 拉不上關係,實質是個會意字。
這樣‘練習’兼‘教育’的文字能令用者多聯想。世界聞名的英文作家韓素音女士也有同感。她對我說過:她的文思,有時也是由漢字中得到靈感。世界爲什麼能日新,日日新,全靠有聯想。聯想有縱式、橫式之分。甲乙丙丁、ABCD見縱式,甲乙、A癸、小最、末首可算是橫式。
漢語四字成語甚多,因歷史悠久,易念、易記,可一世受用,不如(按:不如,意爲不像、不似)西方文字要記住一長全句。
……
安子介
一九八九年九月五日
文字輸入 古芳
文字一校 古芳
文字二校 胡非才
【相關閱覽】
安子介:譯評《母語——語言學家正在設法由現代語言追溯上去,想找出‘人類’的第一或原始口語》
午元心:啟蒙經典教育和周恩來、鄧小平、朱德、劉少奇、陳雲、毛澤東